首次出版:2013年1月最新修訂:2021年1月交付方式:特快專遞(2-3天送達)
報告屬性:共596頁、45.6萬字、278個圖表下載目錄版權聲明
定購電話:0755-82571522、82571566、400-008-1522
24小時服務熱線:138 0270 8576 為什么選擇中投顧問?
中文版全價:RMB8900 印刷版:RMB8600 電子版:RMB8600
英文版全價:USD6000 印刷版:USD5800 電子版:USD5800
第一章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概述
1.1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概念界定
1.1.1 定義簡析
1.1.2 行業特征
1.1.3 發展模式
1.1.4 與其他相關概念的區別
1.1.5 與傳統制造業之間的關系
1.2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分類簡述
1.2.1 航空裝備業
1.2.2 衛星制造與應用業
1.2.3 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
1.2.4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
1.2.5 智能制造裝備業
1.3 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與意義
1.3.1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位置
1.3.2 對周邊產業的巨大帶動作用
1.3.3 對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力的關鍵作用
1.3.4 對實現工業轉型提升的重要意義
1.3.5 能全面反映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高低
第二章 2018-2020年國際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分析
2.1 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空間布局狀況
2.1.1 整體分布特征
2.1.2 美國
2.1.3 歐盟
2.1.4 俄羅斯
2.1.5 亞洲(除中國外)
2.2 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經驗
2.2.1 主要模式分析
2.2.2 具體措施分析
2.2.3 成功經驗借鑒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綜合分析
3.1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概況
3.1.1 行業發展背景
3.1.2 產業發展意義
3.1.3 產業發展模式
3.1.4 行業國際地位
3.2 2018-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運行現狀
3.2.1 行業發展態勢
3.2.2 行業發展機遇
3.2.3 行業銷售情況
3.2.4 企業發展現狀
3.2.5 區域發展現狀
3.3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情況
3.3.1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機遇
3.3.2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沿線布局情況
3.3.3 核電裝備產業沿線發展情況分析
3.3.4 衛星及應用產業沿線布局情況
3.3.5 “一帶一路”提升裝備制造業競爭力
3.3.6 高端裝備制造業出口面臨的挑戰
3.3.7 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建議
3.4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4.1 亟需市場主導
3.4.2 政策支持乏力
3.4.3 產業促進對策
3.4.4 大企業發展戰略
3.4.5 金融支持產業發展
3.4.6 技術研制能力建設
3.4.7 提高產業國際地位
3.5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前景趨勢分析
3.5.1 產業發展趨勢
3.5.2 發展空間廣闊
3.5.3 發展方向分析
3.5.4 產業發展機遇
3.5.5 未來發展展望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政策分析
4.1 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利好政策
4.1.1 產業政策匯總
4.1.2 產業投資意見
4.1.3 產業區域政策
4.2 高端裝備制造細分領域的政策發布情況
4.2.1 大飛機制造業
4.2.2 衛星行業政策
4.2.3 智能制造裝備
4.2.4 城市軌道交通裝備
4.3 政府制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政策的建議
4.3.1 鼓勵與培育產業建議
4.3.2 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4.3.3 地方制定政策原則與思路
4.4 政府在海工裝備制造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
4.4.1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4.2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4.4.3 加強信息化的建設
4.5 地方政府培育航空裝備制造業的建議
4.5.1 主要進入模式
4.5.2 尋找正確項目切入點
4.5.3 合理規劃打造專業園區
4.5.4 打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
第五章 2018-2020年國內高端裝備制造業技術發展分析
5.1 技術創新對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影響分析
5.1.1 技術創新發展
5.1.2 技術發展動態
5.1.3 專利申請狀況
5.1.4 研發經費投入
5.1.5 研發機構分布
5.1.6 技術賦能態勢
5.1.7 技術發展困境
5.1.8 技術創新建議
5.2 關鍵技術發展分析
5.2.1 技術水平分析
5.2.2 國內外技術差距
5.2.3 關鍵技術領域
5.2.4 技術發展趨勢
5.3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情況
5.3.1 國家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5.3.2 學校共建技術研究院
5.3.3 地方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第六章 2018-2020年航空裝備行業分析
6.1 2018-2020年全球航空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綜述
6.1.1 主要國家航空裝備發展規模
6.1.2 全球航空裝備制造業分布格局
6.1.3 國外軍用航空裝備發展現狀
6.1.4 日本航空裝備業投資情況
6.1.5 英國航空制造業發展形勢
6.1.6 俄羅斯航空工業振興計劃
6.1.7 全球航空裝備產業疫情影響
6.2 2018-2020年中國航空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概況
6.2.1 行業戰略意義
6.2.2 行業發展狀況
6.2.3 產業投資特征
6.2.4 發展面臨挑戰
6.2.5 未來發展重點
6.3 2018-2020年中國航空裝備制造業區域格局
6.3.1 總體分布狀況
6.3.2 環渤海地區
6.3.3 長三角地區
6.3.4 珠三角地區
6.3.5 中部地區
6.3.6 西部地區
6.4 2018-2020年中國航空裝備制造業企業發展分析
6.4.1 企業發展格局
6.4.2 企業發展規模
6.4.3 企業生產效益
6.4.4 企業創新能力
6.4.5 企業發展建議
6.5 2018-2020年中國通用航空制造業發展分析
6.5.1 產業發展現狀
6.5.2 通航業務框架
6.5.3 企業運行狀況
6.5.4 市場發展空間
6.5.5 未來發展趨勢
6.5.6 發展前景展望
6.6 2018-2020年中國航空零部件制造業分析
6.6.1 發展形勢分析
6.6.2 產業化的推進
6.6.3 產業發展現狀
6.6.4 產業規模情況
6.6.5 行業競爭狀況
6.6.6 存在問題剖析
6.6.7 發展措施建議
6.6.8 未來發展前景
6.7 2018-2020年中國大飛機產業分析
6.7.1 大飛機項目概述
6.7.2 大飛機產業鏈分析
6.7.3 大飛機產業發展歷程
6.7.4 大飛機產業發展現狀
6.7.5 大飛機產業集聚狀況
6.7.6 大飛機產業市場格局
6.7.7 大飛機產業發展問題
6.7.8 大飛機產業發展展望
6.8 航空裝備制造技術發展分析
6.8.1 世界飛機先進制造技術
6.8.2 航空裝備技術研發現狀
6.8.3 大型飛機關鍵技術分析
6.8.4 國航發動機技術獲進展
6.8.5 有待突破的關鍵技術
6.8.6 航空零件數控加工技術
6.9 中國航空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6.9.1 未來發展體系
6.9.2 產業成長空間
6.9.3 疫情影響分析
第七章 2018-2020年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分析
7.1 2018-2020年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發展現狀
7.1.1 主要海洋裝備介紹
7.1.2 海工裝備運營市場狀況
7.1.3 海工裝備建造市場狀況
7.1.4 海工裝備市場競爭格局
7.1.5 海工裝備市場發展態勢
7.1.6 海工裝備市場疫情影響
7.2 2018-2020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發展綜述
7.2.1 行業發展意義
7.2.2 行業發展形勢
7.2.3 行業產業鏈分析
7.2.4 行業發展狀況
7.2.5 區域分布格局
7.2.6 主要生產企業
7.2.7 企業運營狀況
7.2.8 行業聯盟建設
7.2.9 行業發展展望
7.3 2018-2020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政策環境
7.3.1 發展行動計劃
7.3.2 行業實施方案
7.3.3 重點發展方向
7.4 海洋工程裝備科研技術發展分析
7.4.1 世界深海裝備技術發展
7.4.2 中國技術研發應用概況
7.4.3 海工裝備防腐技術進展
7.4.4 亟需進一步研發的技術
7.4.5 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7.4.6 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試點
7.4.7 海工裝備技術發展趨勢
7.5 海洋工程裝備建造設備發展分析
7.5.1 高精度板材加工情況
7.5.2 復雜曲面加工分析
7.5.3 高精度平面加工設備分析
7.5.4 實時測量反饋加工設備分析
7.6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業發展的問題及策略
7.6.1 行業發展主要不足
7.6.2 與國際先進技術差距
7.6.3 產業未來發展的建議
7.6.4 行業發展需限制規模
7.7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前景展望
7.7.1 產業發展戰略
7.7.2 行業發展潛力
7.7.3 未來發展重點
第八章 2018-2020年衛星制造及應用行業分析
8.1 2018-2020年全球衛星行業發展規模
8.1.1 衛星產業收入規模
8.1.2 衛星存量狀況分析
8.1.3 衛星制造業發展狀況
8.1.4 衛星發射業發展規模
8.1.5 衛星服務業發展態勢
8.1.6 地面設備市場規模
8.1.7 衛星區域分布狀況
8.1.8 衛星行業疫情影響
8.2 2018-2020年中國衛星產業運行分析
8.2.1 衛星企業分布
8.2.2 產業發展成就
8.2.3 衛星成本構成
8.2.4 行業客戶來源
8.2.5 未來發展趨勢
8.2.6 發展態勢展望
8.3 2018-2020年衛星產業鏈發展分析
8.3.1 衛星制造業
8.3.2 衛星發射業
8.3.3 地面設備制造業
8.3.4 衛星服務業
8.4 2018-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分析
8.4.1 行業發展狀況
8.4.2 市場發展規模
8.4.3 區域分布情況
8.4.4 細分市場結構
8.4.5 從業人員數量
8.4.6 企業分布格局
8.5 衛星制造及應用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8.5.1 市場未來發展動因
8.5.2 衛星研制發展趨勢
8.5.3 衛星應用機遇分析
8.5.4 衛星互聯網發展機遇
8.5.5 衛星導航業發展前景
第九章 2018-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分析
9.1 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概況
9.1.1 全球產業規模
9.1.2 行業整合狀況
9.1.3 企業競爭格局
9.1.4 企業運營狀況
9.1.5 行業發展動態
9.2 2018-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分析
9.2.1 政策支持情況
9.2.2 行業總體狀況
9.2.3 行業供需現狀
9.2.4 企業運營現狀
9.2.5 對外發展情況
9.2.6 產業發展展望
9.3 2018-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發展分析
9.3.1 裝備制造市場規模
9.3.2 產業競爭力分析
9.3.3 產業集群發展
9.3.4 競爭力提升策略
9.3.5 行業影響因素
9.3.6 未來發展趨勢
9.4 2018-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區域發展分析
9.4.1 株洲市
9.4.2 常州市
9.4.3 蘇州市
9.4.4 南京市
9.4.5 德陽市
9.4.6 江門市
9.4.7 河北省
9.5 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發展狀況
9.5.1 科技創新特征
9.5.2 技術路線圖
9.5.3 技術研發進展
9.5.4 技術瓶頸分析
9.5.5 技術發展趨勢
9.6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問題與對策
9.6.1 軌交設備行業面臨的挑戰
9.6.2 核心技術薄弱制約產業發展
9.6.3 發展軌道交通設備產業的對策
9.6.4 促進軌交裝備發展的政策建議
9.7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9.7.1 市場發展趨勢
9.7.2 市場前景展望
9.7.3 市場發展機遇
第十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分析
10.1 2018-2020年國際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概況
10.1.1 產業發展戰略
10.1.2 產業布局特征
10.1.3 市場競爭格局
10.1.4 發展經驗借鑒
10.2 2018-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現狀
10.2.1 產業覆蓋范疇
10.2.2 行業運行特征
10.2.3 市場發展規模
10.2.4 產業空間布局
10.2.5 企業發展水平
10.2.6 項目投資動態
10.2.7 行業發展機遇
10.3 2018-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區域發展
10.3.1 區域支持政策
10.3.2 企業區域格局
10.3.3 區域發展現狀
10.3.4 優勢地區分析
10.4 2018-2020年智能制造裝備業細分領域發展分析
10.4.1 數控機床
10.4.2 智能模具
10.4.3 工業機器人
10.4.4 工業互聯網
10.4.5 電工儀器儀表
10.4.6 智能制造系統
10.5 中國智能制造裝備業發展問題及建議
10.5.1 行業進入壁壘
10.5.2 市場推廣遇阻
10.5.3 加大投入力度
10.5.4 關注國家支持項目
10.5.5 關注重點區域發展
10.6 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10.6.1 產業發展趨勢
10.6.2 產業發展方向
10.6.3 產業投資機會
10.6.4 產業發展展望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區域發展分析
11.1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區域布局狀況
11.1.1 區域分布特征
11.1.2 空間布局趨勢
11.1.3 區域布局策略
11.2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區域分析
11.2.1 環渤海地區
11.2.2 長三角地區
11.2.3 珠三角地區
11.2.4 中部地區
11.2.5 西部地區
11.3 山東省
11.3.1 區域產業發展現狀
11.3.2 主要產業園區基地
11.3.3 重點民營企業狀況
11.3.4 青島高端裝備發展
11.3.5 煙臺海工裝備發展
11.3.6 區域產業發展規劃
11.4 浙江省
11.4.1 區域行業概述
11.4.2 區域產業現狀
11.4.3 區域發展劣勢
11.4.4 產業突破路徑
11.4.5 行業發展建議
11.4.6 發展前景分析
11.5 江蘇省
11.5.1 區域產業現狀
11.5.2 區域分布格局
11.5.3 區域城市發展
11.5.4 發展面臨挑戰
11.5.5 加快突破發展
11.5.6 產業發展目標
11.5.7 工程實施方案
11.6 陜西省
11.6.1 區域產業分析
11.6.2 產業集群效應
11.6.3 產業發展規模
11.6.4 龍頭企業培育
11.6.5 電力裝備制造
11.6.6 區域發展重點
11.6.7 產業發展思路
11.6.8 產業發展建議
11.7 遼寧省
11.7.1 區域產業現狀
11.7.2 標準化試點項目
11.7.3 主要區域發展
11.7.4 產業鏈發展建議
11.7.5 存在問題分析
11.7.6 產業發展規劃
11.8 河北省
11.8.1 區域產業現狀分析
11.8.2 產業重點發展領域
11.8.3 軌道交通裝備發展
11.8.4 主要地區發展情況
11.8.5 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1.9 上海市
11.9.1 產業發展現狀
11.9.2 產業發展特點
11.9.3 發展問題分析
11.9.4 重點發展任務
11.9.5 未來發展思路
11.10 廣東省
11.10.1 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11.10.2 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11.10.3 產業重點工程布局
11.10.4 產業主要地區發展
11.11 其他地區
11.11.1 江西省
11.11.2 湖南省
11.11.3 黑龍江省
11.11.4 南昌市
11.11.5 溫州市
11.11.6 貴州省
第十二章 2018-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12.1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發展動態
12.1.1 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12.1.2 產業基地建設情況
12.1.3 機器人產業園建設
12.1.4 航空裝備產業園建設
12.1.5 海工裝備產業園建設
12.1.6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建設
12.1.7 衛星制造及應用產業園建設
12.2 珠海航空產業園
12.2.1 產業園區概況
12.2.2 園區發展優勢
12.2.3 運營情況分析
12.2.4 招商政策分析
12.2.5 產業政策分析
12.2.6 發展前景展望
12.3 豐潤軌道交通產業園區
12.3.1 園區基本介紹
12.3.2 園區產業基礎
12.3.3 園區配套項目
12.3.4 園區人才儲備
12.3.5 園區發展規劃
12.4 上海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
12.4.1 產業園區概況
12.4.2 園區區位優勢
12.4.3 園區產業導向
12.4.4 項目規劃進展
12.4.5 投資環境分析
12.5 無錫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
12.5.1 產業園區概況
12.5.2 發展優勢分析
12.5.3 發展經驗分析
12.5.4 發展措施建議
12.6 貴安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
12.6.1 產業園區概況
12.6.2 園區運營現狀
12.6.3 園區招商情況
12.6.4 高端制造現狀
12.6.5 配套設施分析
第十三章 2017-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招商目標企業分析
13.1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13.1.1 企業發展概述
13.1.2 經營效益分析
13.1.3 業務經營分析
13.1.4 財務狀況分析
13.1.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1.6 公司發展戰略
13.1.7 未來前景展望
13.2 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業發展概述
13.2.2 經營效益分析
13.2.3 業務經營分析
13.2.4 財務狀況分析
13.2.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2.6 公司發展戰略
13.2.7 未來前景展望
13.3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業發展概況
13.3.2 經營效益分析
13.3.3 業務經營分析
13.3.4 財務狀況分析
13.3.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3.6 未來前景展望
13.4 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業發展概況
13.4.2 經營效益分析
13.4.3 業務經營分析
13.4.4 財務狀況分析
13.4.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4.6 公司發展戰略
13.4.7 未來前景展望
13.5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業發展概況
13.5.2 經營效益分析
13.5.3 業務經營分析
13.5.4 財務狀況分析
13.5.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5.6 公司發展戰略
13.5.7 未來前景展望
13.6 威海華東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13.6.1 企業發展概況
13.6.2 經營效益分析
13.6.3 業務經營分析
13.6.4 財務狀況分析
13.6.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6.6 公司發展戰略
13.6.7 未來前景展望
13.7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13.7.1 企業發展概況
13.7.2 經營效益分析
13.7.3 業務經營分析
13.7.4 財務狀況分析
13.7.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7.6 公司發展戰略
13.7.7 未來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標桿企業項目投資建設案例深度解析
14.1 軍工制造基地項目
14.1.1 項目基本概述
14.1.2 投資價值分析
14.1.3 資金需求測算
14.1.4 實施進度安排
14.1.5 經濟效益分析
14.2 海洋工程裝備項目
14.2.1 項目基本概述
14.2.2 投資價值分析
14.2.3 建設內容規劃
14.2.4 資金需求測算
14.2.5 實施進度安排
14.2.6 經濟效益分析
14.2.7 項目投資風險
14.3 航空裝備部件制造項目
14.3.1 項目基本概述
14.3.2 投資價值分析
14.3.3 資金需求測算
14.3.4 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 中投顧問對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投資建議及預測分析
15.1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投融資狀況分析
15.1.1 行業投資機遇
15.1.2 行業投融資狀況
15.1.3 行業并購狀況
15.1.4 投資機構分析
15.1.5 行業投資特點
15.1.6 行業融資情況
15.1.7 項目投資動態
15.2 中投顧問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價值評估及建議
15.2.1 投資價值綜合評估
15.2.2 市場進入時機判斷
15.2.3 細分市場投資機會
15.3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投資壁壘分析
15.3.1 技術壁壘
15.3.2 人才壁壘
15.3.3 資金壁壘
15.3.4 生產許可壁壘
15.4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15.4.1 行業政策風險
15.4.2 經濟運行風險
15.4.3 對外貿易風險
15.4.4 技術研發風險
15.4.5 產能過剩風險
15.5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投資建議及對策
15.5.1 投資方式建議
15.5.2 投資方向建議
15.5.3 企業投資建議
15.6 中投顧問對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預測分析
15.6.1 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5.6.2 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高端裝備制造是裝備制造產業中技術密集度最高的產業,是未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標志。高端裝備制造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等特點。積極搶占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是發達國家謀求工業強國地位的戰略重點。因此《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高端裝備制造作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提升中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并作為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進行扶持和發展。
高端裝備制造業主要包括航空裝備業、衛星制造與應用業、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裝備業等五大細分領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具備了相當的基礎。目前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已初步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為核心,中西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
2019年1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將高端裝備列為重點支持領域之一,確定了科創板的戰略屬性,即服務和推動高科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此情況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進行上市的條件將更加包容。在國家大力扶持和發展的背景下,未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將進入高速成長期,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將大幅提升,成為世界主要的高端裝備制造國家之一。2020年9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補短板。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筑、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節能異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制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生產,實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試點示范。
2021年處于裝備制造業全面景氣上升的爆發階段,下游需求持續旺盛,中游各類裝備產量銷量有望大幅增長。建議重點關注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埃夫特、拓斯達,激光產業鏈上的光纖激光器龍頭銳科激光和激光切割控制系統龍頭柏楚電子,國產工控龍頭匯川技術和信捷電氣,叉車行業雙龍頭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團以及機床板塊的細分龍頭創世紀、亞威股份、海天精工、國盛智科等。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需要技術、人才的支撐,需要政策的配套,也需要產業的配套。當前,政府有關部門首先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于高端制造業發展的環境,在信貸政策、財稅政策、科研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等諸多方面給予重點扶持。